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客户不能理解翻译公司的重要作用,认为翻译很简单,一味地在价格上压低翻译成本。
岂不知,懂外语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做翻译的人,其实少之又少,说“万里挑一”并不为过。
理解的偏差导致了蜂拥而至的市场竞争主体,认为市场足够大的竞争主体不断地用价格争取客户,市场在客户追求低廉成本和企业竞争主体追求提高营业额的怪圈中恶性循环。
一味压低价格的后果:一方面,就是很多优秀的译员离开翻译行业,由此造成了优秀翻译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到翻译市场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翻译公司利润降低,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于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译审,可能首先被省略。
由此造成的恶果就是:国内很多翻译公司的经营规模普遍不大,不少还停留在“夫妻店”、“同学会”的小作坊式状态。
国内的翻译公司如果能够拥有50名以上的专职翻译就已经是业界颇具规模的“大公司”了。
而通常,每家公司专职的翻译人员只有几个,80%以上的需求要由兼职人员做“替补”。在从事笔译工作的人员中,专职的笔译人员少,兼职的多:有证书的少,大学生多。
而译员不仅仅是懂得一两门外语就能胜任,他还必须要了解客户提供文稿牵涉到的行业。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专用词语,这也就是为什么专业翻译人士难求的原因。
很多正规的翻译服务公司在抱怨:我们也想找高水平的人才,但一方面不正规公司的低价策略使得我们不得不降低人工——找大学生。
另一方面,翻译公司告诉大家并不是懂外语的人都可以做翻译,翻译必须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这种高标准的人才很难找,而这类人才似乎又有更好的去处。由此,产生了人才的一种错位。